政策背景
隨著我國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在教育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增加了基金和政策導向,全國各地已具備了很好的硬件設施條件。但以校園安防設施為基礎的安全防范設備仍處于事后追溯的發展階段。隨著《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2015年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政府將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政策的發布,均提到對校園安全的發展方向,特別強調預防、預測為主的防范體系。
建設背景
學生:被欺凌者得不到有效支持,事后大多不不愿意報告老師和家長,長時間積
累易發生更嚴重的后果。
校園:校園欺凌多發生在公共衛生間,宿舍等隱私場所,無法安裝攝像頭,成了
校園安全的監控空白地帶。
核心問題
監控盲區——如何破解。
無監控記錄——調查取證難。
后知后覺——已造成學生心理陰影。
破解問題
事前預防——AI音頻分析技術實時分析現場音頻,補齊監控系統防控漏洞。
事中干預——欺凌時間發生時被動敏感詞報警,手動一鍵呼叫,及時預警至值班
老師進行雙向對講。
事后追溯——系統將欺凌事件全程有效記錄,對音頻數據留檔,后續糾紛可對欺
凌事件進行音頻回溯。
![]() |
|